平安合颖定开债财报解读:份额稳定,净资产增长1.85%,净利润大增26.15%,管理费降9.00%

2025年3月27日,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平安合颖定期开放纯债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平安合颖定开债”)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基金在过去一年中,份额保持稳定,净资产有所增长,净利润大幅提升,同时管理费有所下降。这些数据变化反映了基金的运作情况和市场表现,对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主要财务指标:本期利润增长26.15%

本期利润与已实现收益

平安合颖定开债2024年本期利润为100,307,787.41元,较2023年的79,515,198.51元增长了26.15%。本期已实现收益为86,182,636.75元,高于2023年的69,947,641.92元。这表明基金在2024年的投资运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年份 本期利润(元) 同比变化 本期已实现收益(元) 同比变化
2024年 100,307,787.41 26.15% 86,182,636.75 23.21%
2023年 79,515,198.51 - 69,947,641.92 -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与净值利润率

2024年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为0.0511元,高于2023年的0.0364元。本期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为4.91%,较2023年的3.56%有所提升。这意味着投资者在2024年从该基金获得的单位收益增加,基金的净值增长能力增强。

年份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元) 同比变化 本期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 同比变化
2024年 0.0511 40.38% 4.91 37.92%
2023年 0.0364 - 3.56 -

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与基金份额净值

期末可供分配利润方面,2024年末为61,544,862.14元,高于2023年末的38,174,623.82元。期末基金份额净值为1.0532元,较2023年末的1.0341元增长了1.85%。这显示基金的资产价值在增加,为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收益积累。

年份 期末可供分配利润(元) 同比变化 期末基金份额净值(元) 同比变化
2024年末 61,544,862.14 61.22% 1.0532 1.85%
2023年末 38,174,623.82 - 1.0341 -

基金净值表现:与业绩比较基准仍有差距

各阶段净值增长率对比

过去一年,平安合颖定开债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5.03%,而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7.61%,基金表现落后业绩比较基准2.58个百分点。过去三年和五年,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1.88%和20.32%,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6.48%和26.06%,同样存在一定差距。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7.76%,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35.69%,差距较为明显。

阶段 份额净值增长率(%)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差值(%)
过去一年 5.03 7.61 -2.58
过去三年 11.88 16.48 -4.60
过去五年 20.32 26.06 -5.74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 27.76 35.69 -7.93

净值表现分析

尽管基金净值实现了一定增长,但与业绩比较基准相比,仍有提升空间。这可能与基金的投资策略、市场环境以及债券配置等因素有关。投资者在关注基金净值增长的同时,需综合考虑其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差距,评估基金的实际表现。

投资策略与业绩表现:信用债投资为主

投资策略分析

2024年债券市场受“资产荒”和化债政策影响,收益率整体下行。平安合颖定开债以信用债投资为主,结合市场情况灵活进行久期和杠杆调节。这种策略旨在增强组合收益,但也面临信用风险和市场波动的挑战。在利率曲线变化的背景下,基金对超长债的配置决策对收益产生了重要影响。

业绩表现原因

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5.03%,虽未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但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仍取得了一定收益。信用债投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市场利率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也对基金业绩产生了影响。基金管理人需持续优化投资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提升基金业绩。

宏观经济与市场展望:政策影响债券市场

宏观经济与政策预期

2025年,“政策前置发力、货币适度宽松、经济波动筑底”将是基本面及市场的主线逻辑。政治局会议明确货币政策基调升级为“适度宽松”,降息、降准可期。中央政府加杠杆空间充足,化债政策推进改善地方政府现金流及未来预期。消费政策成为重点发力方向,基本面和政策将共同支撑消费回暖。房地产市场初步开启库存主动去化,但房企资金流紧张仍制约开施工恢复力度。

债券市场展望

展望2025年债券市场,经济筑底回升但弹性和可持续性不足,政策聚焦消费和化债,牛市大环境未改,但市场已抢跑一定降息空间,后续波动可能加大。信用方面,欠配现象持续,需控制信用风险,重视中短端票息价值。基金管理人将紧密跟踪政策和基本面边际变化,把握投资机会,应对市场风险。投资者应关注宏观经济和政策变化,合理调整投资组合。

费用分析:管理费下降9.00%

基金管理费

2024年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为6,130,953.64元,较2023年的6,736,625.32元下降了9.00%。管理费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0.30%的年费率计提。管理费的下降可能与基金资产规模的变化或管理策略的调整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投资者的负担。

年份 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元) 同比变化
2024年 6,130,953.64 -9.00%
2023年 6,736,625.32 -

基金托管费

2024年基金托管费为2,043,651.26元,低于2023年的2,245,541.73元。托管费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0.10%的年费率计提。托管费的降低可能与基金资产规模变动或托管服务协议的调整有关,对基金的运营成本产生了一定影响。

年份 基金托管费(元) 同比变化
2024年 2,043,651.26 -9.88%
2023年 2,245,541.73 -

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方面,2024年为222,200.00元,包括审计费用65,000.00元、信息披露费120,000.00元等,较2023年的237,562.00元有所下降。这些费用的变化反映了基金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情况。

年份 其他费用(元) 同比变化
2024年 222,200.00 -6.46%
2023年 237,562.00 -

投资组合分析:债券投资占主导

资产组合情况

期末基金资产组合中,固定收益投资占比99.98%,金额为2,513,011,547.21元,其中债券投资2,433,194,444.76元,资产支持证券投资79,817,102.45元。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434,349.51元,占比0.02%。基金未持有权益投资、基金投资、贵金属投资、金融衍生品投资及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这表明基金以债券投资为主,注重资产的稳定性和固定收益。

项目 金额(元) 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固定收益投资 2,513,011,547.21 99.98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 434,349.51 0.02
权益投资 - -
基金投资 - -
贵金属投资 - -
金融衍生品投资 -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

债券投资明细

债券投资中,国家债券公允价值628,501,514.97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30.40%;金融债券862,097,644.94元,占比41.70%,其中政策性金融债637,694,027.41元,占比30.85%;其他债券942,595,284.85元,占比45.60%。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五名债券投资中,24附息国债13、24国开10等债券占据重要位置。基金的债券配置较为分散,有助于降低单一债券的风险,但需关注不同债券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

债券品种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国家债券 628,501,514.97 30.40
金融债券 862,097,644.94 41.70
其中:政策性金融债 637,694,027.41 30.85
其他 942,595,284.85 45.60

基金份额持有人信息:机构投资者占主导

持有人户数与结构

期末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为202户,户均持有的基金份额为9,717,264.40份。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1,962,887,408.93份,占总份额比例为100.00%,无个人投资者持有。机构投资者的集中持有可能对基金的稳定性和投资决策产生影响,投资者需关注机构投资者的动向。

持有人结构 持有份额(份) 占总份额比例(%)
机构投资者 1,962,887,408.93 100.00
个人投资者 - -

管理人从业人员持有情况

期末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无持有本基金的情况。这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基金的信心,因为管理人从业人员的持有情况通常被视为对基金前景的一种信心体现。投资者在决策时可能会考虑这一因素。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份额保持稳定

本报告期期初基金份额总额为1,962,887,400.93份,本报告期基金总申购份额为8.00份,总赎回份额为0份,基金拆分变动份额为0份,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1,962,887,408.93份。基金份额保持稳定,反映了投资者对该基金的认可度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申购或赎回情况。这有助于基金管理人稳定运作,实施既定的投资策略。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