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首发募资规模最大公司开发科技上市,首日涨幅超150%

3月28日,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开发科技;证券代码:920029)在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上市。

开发科技本次公开发行股份3346.6667万股(不含超额配售选择权),拟募资总金额为10.17亿元(不含超额配售选择权),为北交所2021年开市以来首发募资规模最大的公司。

据悉,此前仅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贝特瑞”)首发募集资金超过10亿元。不过,贝特瑞首发募资发生于北交所开市之前,其于2020年7月通过挂牌精选层募集资金总额16.72亿元,后平移至北交所上市。

北交所开市以来首发募资规模最大的是2023年3月23日上市的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达科技”),首发募资规模为6.50亿元。

开发科技上市首日走势强劲,收盘涨幅超150%

当日开发科技开盘报73.50元,截至收盘报76.06元,涨幅150.36%,成交额20.00亿元,振幅52.24%,换手率83.20%,总市值101.82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开发科技主营业务为智能电、水、气表等智能计量终端以及AMI系统软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科技”)直接持有公司69.72%的股份,系公司控股股东。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中国电子出资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3年12月,开发科技申报北交所上市获得受理,2024年12月过会,并于2025年2月底获得注册批文。在新股申购阶段,开发科技冻结金额超5600亿元,创下北交所新股冻结资金额新高,网上获配比例0.17%,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募资总额将超过11亿元。

从业绩来看,开发科技近几年经营业绩规模较大。2022年至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7.91亿元、25.50亿元和29.33亿元;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亿元、4.99亿元和5.85亿元。据开发科技预测,2025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收6.7亿元至7.45亿元,同比增长12.06%至24.6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3亿元至1.81亿元,同比增长28.74%至42.95%。

开发科技成功上市有望带动更多科创企业登陆北交所

2025年以来,A股新股市场整体表现强劲。2024年和2025年,新股发行数量进一步减少,稀缺性也带来了更高的市场关注度。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指出,2024年北交所新股市场,整体新股发行速度保持平稳,新股申购积极,上市后表现活跃。截至2024年12月20日,2024年北交所上市企业22家,募集资金合计45.50亿元。

新股市盈率方面,2024年北交所上市企业首发市盈率均值为15.76倍。另外由于2024年北交所新上市企业从行业赛道、技术能力等角度去看,均具备优质的稀缺性,同时较低的发行估值对资金吸引力强,新股首日涨幅也较高。2024年22家上市公司首日涨幅均值达204.03%。2024年10月至12月新股首日涨幅进一步提高,首日涨幅均值超过360%。

诸海滨预计,2025年北交所新股发行节奏维持每月3家至4家左右,全年或有36家至48家新股。另外2024年新三板挂牌企业质量持续提高。新三板作为北交所的后备军,企业的提质量、扩数量正在快速进行,综上原因,看好2025年北交所新股机会。

市场人士指出,开发科技此次募资额超过10亿元,标志着北交所在服务优质中小企业、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这一事件不仅彰显了北交所的市场吸引力,更凸显了其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独特定位与战略价值。  

此外,开发科技此次募资规模远超北交所此前记录,表明北交所具备承载大规模募资项目的能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将目光投向北交所,尤其是营收规模较大、业绩表现突出的“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刺激上述企业加快IPO申请步伐,增强北交所上市后备军力量,后续有望带动更多企业登陆北交所,进一步活跃市场。

随着政策持续加码、流动性改善预期增强,北交所有望成为培育“硬科技”企业的新沃土。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定价能力、吸引长期资金入场、完善退出机制,将是北交所从“募资高地”迈向“价值高地”的关键。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