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未来赛道 共促技术创新

    ◎本报记者 何 亮

    路演甫一结束,戴小川就被围堵起来。有人邀其携企落户,有人问他是否还需投融资。

    作为和泽启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泽公司”)创始人,戴小川长期从事脑机接口研发。他索性打开微信二维码,相约“先加好友再详聊”。

    3月28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第八届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总决赛(以下简称“前沿大赛”)举行,10个参赛团队参加路演。记者粗略统计,其中8个团队遭遇围堵。

    投资方、产业园代表、知识产权合作方对路演的关注,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各界对创新的关注。

    正如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吴兢在致辞中所说,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不仅见证了无数创新梦想的启航,更推动了众多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本届前沿大赛,新兴产业未来赛道创新动能旺盛。

    “我们的技术成功解决了神经电极在植入人体后的排异反应,有效支撑高校科研院所进行脑科学和脑疾病的基础研究。”戴小川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和泽公司已建成全球唯一全流程生产零排异脑机接口神经电极生产线,电极产品也已服务10余家科研单位。

    与和泽公司同台竞技的北京罗森波特科技有限公司同样出众,推出的全球首创骨盆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让台下评委眼前一亮。

    “有了我们的智能化机器人,原来必须进行的大开口手术就会变成微创手术,高龄骨质疏松患者也能通过手术得到治疗。”该公司董事长兼CEO王豫告诉记者,历经3代样机迭代、无数次验证优化,骨盆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成功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数据显示,本届大赛人工智能领域参赛项目数量达812项,其中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计算、智能驾驶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企业占比达到20.8%;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领域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基因治疗、激光质子刀、手术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前沿大赛是一个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也是一个展示创新产品的好机会。”来自伊朗的选手莫伊塔巴·穆加达西参赛目标明确,希望凭借总决赛上的出色表现,寻求更多投资方关注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站上舞台,结识潜在的合作者,吸引越来越多不了解的人关注,是这次参赛的最大收获。”戴小川说,脑机接口作为未来产业的代表之一,需要让更多有远见卓识的人了解、参与。

    “尤其是在同一个赛道同台竞技,既认识了新朋友,又得到不同背景投资人、学术专家的悉心指导,我们的创新创业之路一定会走得更顺畅。”戴小川说。

    “我们与金融机构、特色园区、科服平台进行联动,构建‘金融活水+管家服务+平台支撑’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打造创新企业‘成长加速器’,帮助前来参赛的企业更好发展。”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方瑢说。

    记者了解到,前沿大赛主办方还将在赛后遴选优胜企业,并将其纳入北京市企业“服务包”平台,配备服务管家,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科技日报北京3月28日电)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