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封家书回望英雄的家国人生

转自:中国妇女报

    阮国琴参加三门峡日报小记者“爱心环游记”公益活动。

    受访者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海天之上,总有一种信念跨越时空,历久弥坚。

“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24年前,海军飞行员王伟的绝响穿透云层。他为守护祖国领空英勇献身的壮举,至今被人们铭记、传颂。

24年后,春风再次掠过南海的浪尖,王伟的妻子阮国琴的新书《呼叫81192——“海空卫士”王伟的飞行梦和家国情》问世,回顾了英雄王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飞行梦:用生命丈量海天

翻阅书页,泛黄的信笺、老照片上的笑容在时光里舒展,群众来信的字迹热烈滚烫……《呼叫81192——“海空卫士”王伟的飞行梦和家国情》一书用50封家书、若干珍贵照片、15封民众来信,还原了一个立体鲜活的英雄形象:他是翱翔蓝天的战士,也是牵挂家人的丈夫;他的理想,始终与家国紧紧相连。

时隔多年,为何要将丈夫的家书整理出版?阮国琴的答案坚定有力——这些家书里藏着飞行员对蓝天的热望、丈夫对家人的牵挂。尽管每次重读这些书信都伴随着锥心之痛,但她一定要完成使命,继承王伟的遗志,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更多人心中扎根生长。

王伟在浙江省湖州市机床厂一个工人家庭长大,自幼听家人讲述红色故事,从军报国的梦想早已在心中扎根。1986年,当空军招飞的消息传来,18岁的他瞒着父母报考,凭借优异的文化成绩和强健的身体素质考上了空军飞行学院。

从一封封饱蘸浓情的家书里可以了解在航校的五年里,王伟全力以赴投入飞行科目训练的那些经历。

为了将飞行训练技巧练得更好,王伟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训练上。在给女友阮国琴的信中,他写道:“每次驾机穿过云层,就像触摸到了星辰。”“今天单飞时遇到积雨云,阳光突然从云隙里漏下来,像你织的毛线围巾一样暖。”这种融进骨子里对飞行的热爱,让他成为同期首个完成单飞的学员,更在后来成为能驾驭三种机型的“全能飞行员”。

1998年,当部队迎来新型战机改装任务,面对“从零开始”的挑战,王伟只说了一句:“祖国的海空更需要强大的雄鹰。”没有人知道,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是无数次在电脑上模拟空中演练、编程三维作战动漫的日日夜夜,更是一名军人坚决践行使命的挺膺担当。

王伟常在家书一角画下战机的简笔画,银翼之下是他炽热的梦想,是用生命丈量海天的赤子之心。

阮国琴是坚强的,更是勇敢的。重读这些书信,她思绪万千,想起丈夫矢志不渝的追求、满腔的报国之志,以及对党的忠诚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深深震撼着她,让她产生了强烈的愿望,要为丈夫写一本书,是为了纪念,也是为了更好地远行。

家国情:信笺里的海天守望

在王伟的家书中,“国”与“家”从来不是割裂的存在,它们不仅是私人的情感独白,更是家国情怀的具象化表达。他将战机比作“银色的鸟”,1999年南海巡航时,又在信末画下翻涌的浪花:“这里的每滴海水都浸着誓言,咸涩里藏着对你们的思念。”

当他写下“家事再大,大不过海天”,字里行间都是军人的使命担当;当他说“战机载着我守护你和孩子的未来”,背后是守护千万个家庭幸福的庄严承诺。

“家国情怀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像王伟这样的军人用每一个深夜的坚守、每一次驾机的冲锋,把对家人的爱,化成了对国家的责任。”阮国琴说。

书中收录的15封群众来信,是对英雄家国情怀的动人回响。一位退休教师寄来手绘的战机素描;一名中学生在信中说:“您的故事让我懂得,和平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有人用生命守护。”90岁的老战友回忆:“他总说改装新机是军人的本分,不是什么壮举。” 这些跨越代际的声音,让英雄精神从云端落地,在无数普通人心中扎根,成为一种信仰。

作为妻子,阮国琴懂得传承的分量。

当儿子第一次触摸父亲的飞行头盔,阮国琴意识到:“两代人的航迹在掌心重叠。” 如今,当年与战机合影的懵懂孩童追随着父亲的脚步,成长为一名海军军官。这种代际接力,是对“家国”二字更深刻的诠释——它是父亲用生命守护的海天,是母亲用爱编织的信笺,更是指引孩子勇敢向前的灯塔。

精神传承:永不消逝的时代航迹

《呼叫81192——“海空卫士”王伟的飞行梦和家国情》一书的意义,远不只是对英雄的缅怀,更是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的缩影。

王伟牺牲时,我国第三代战机尚未列装。24年后,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犁开碧波,歼-20、歼-35A的轰鸣掠过云端——当年信中那句“祖国需要更锋利的剑”,终于在国防现代化的征途上有了回响。

而书中那幅王伟绘制的油画《夙愿》——飞行员从国产航母甲板上起飞的情景,如今已从画纸上的期盼变成现实。

英雄从未远去。

“王伟的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需要一代代人继承,我要讲好英雄的故事,传承好英雄精神。”阮国琴说。

这些年,阮国琴一直用自己的方式续写丈夫的梦想,不仅在海南陵水设立“海空卫士王伟”奖学金,还作为红色宣讲者奔赴全国各地讲述英雄故事……

每年清明节,王伟的墓前总会摆满来自全国各地的缅怀者献上的鲜花和礼物。今年清明节,有人特意用红星杨的树干精心拼成“81192”的造型,每一道树干的截面上都清晰地呈现出一枚五角星。

“人民从未忘记王伟,他们以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英雄的敬意,将对英雄的追思化作了守护家国的信仰。”阮国琴动情地说。

当新一代飞行员驾机掠过当年那片空域,当“呼叫81192,请返航”的呼唤再次响起,当孩子们在作文里写下“长大后成为王叔叔那样的人”,这是跨越时空的精神交响。对先烈最好的纪念,从不是纸页上的驻足,而是让英雄精神在每一代人的心中传承生长,在民族复兴的长空中继续翱翔。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