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增收不增利 智元机器人入主的16倍“牛股”上纬新材解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点网 智元机器人看中的2025年A股大牛股,业绩成色如何?

10月30日,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期内实现营收4.96亿元,同比增加23.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64.73万元,同比增加49.66%。

前三季度,上纬新材实现营收12.79亿元,同比增长1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054.77万元,同比下降6.92%;扣非归母净利润5464.04万元,同比下滑8.48%。

对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长,上纬新材称,主要系销量增加毛利增加所致。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智元机器人正式成为上纬新材核心控制方,这一交易曾让上纬新材股价迎来暴涨。此时上纬新材在二级市场的价格,较智元对其要约收购的价格差距超过十倍。

背后是智元机器人精密的资本棋局,也是资本市场对上纬新材估值体系的重塑。

一家传统化工材料企业,转身披上具身智能这个万亿赛道的“选手”的外衣。但上纬新材是否值得这个股价?显然机器人要体现在业绩上还需要不少时间。

精密资本运作

产城园区评论获悉,上纬新材是国内领先的环保高性能树脂材料企业,持续深耕风电、轨交、新能源等高端应用市场。

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领先的高性能树脂材料企业,于2020年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长期深耕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及新型复合材料领域,产品涵盖乙烯基酯树脂、特种不饱和聚酯树脂、手糊树脂、胶粘剂、HYVER树脂及环保友好型树脂等系列,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电力、石化、风电、新能源汽车等下游场景。

这一切在之后或许将迎来变化。

将时间回拨到今年7月,该公司宣布智元机器人将通过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方式取得公司控制权,并根据协议,转让方向智元承诺2025-2027年度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000和8000万元。

那时候上纬新材无实际控制人,且盘子较小,总市值约为30亿元,收购成本不高。智元通过29.99%协议转让、控股股东放弃表决权、要约收购三步走战略成功拿下上纬新材控制权。

于9月,上纬新材收到股东SWANCOR萨摩亚、STRATEGIC萨摩亚及金风投控的通知,获悉其协议转让公司股份事宜已完成过户登记手续,智元恒岳、致远新创合伙合计拥有公司29.99%的股份及该等股份对应的表决权,上纬新材控股股东由SWANCOR萨摩亚变更为智元恒岳,邓泰华成为上纬新材实际控制人。

值得关注的是,智元恒岳是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及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平台,致远新创合伙为智元恒岳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之一,而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为智元机器人运营主体。

10月29日晚间,上纬新材公告称,智元恒岳要约收购公司股份期限届满。本次要约收购期限内,预受要约的股东账户总数为22户,预受要约股份总数为1.36亿股,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33.63%,要约收购价格为7.78元/股。要约收购完成后,智元恒岳持有公司58.62%股份,智元恒岳及其一致行动人共计持有公司63.62%股份。

智元机器人通过直接持股等方式成为该平台的核心控制方。

上纬新材表示,收购人及股东认同上市公司长期价值和A股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服务能力,拟通过本次要约收购进一步增强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该公司称,本次要约收购类型为主动要约,并非履行法定要约收购义务,本次要约收购不以终止上纬新材的上市地位为目的。

智元收购上纬新材的资本运作,曾在市场上引发借壳上市的猜测。

对此,智元和上纬新材双方均予以否认,上纬新材公告曾于10月公告称,未来36个月内,智元不存在通过上市公司借壳上市的计划或安排。

能否支撑16倍涨幅?

这场"跨界"收购案,让上纬新材自7月9日起迎来十连板,股价持续攀升,成为2025年首只"10倍股"。

10月30日复牌当日,上纬新材涨7.11%报115.9元/股,年内累涨超1600%。

10月31日大盘整体回调,科技股跌幅居前,受此影响,上纬新材当日股价跌9.14%。截至收盘,上纬新材股价报105.31元/股,总市值424.78亿元。

此时上纬新材在二级市场的价格,较智元恒岳对其要约收购的价格差距超过十倍。

股价飙涨背后,是市场对其估值体系的重塑。一家传统化工材料企业,瞬间变成具身智能这个万亿赛道的成长空间定价的企业。

根据上纬新材三季度报告所披露,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97万户,较上期(2025年6月30日)增加1.39万户,增幅达238.94%。

公开资料显示,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由华为前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掌舵,联合创始团队由具有丰富产业经验的全球著名企业核心高管、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科学家等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共同组成,包括“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前华为副总裁姜青松、前华为CMO邱恒、前蔚来工程总监姚卯青、前大疆Livo激光雷达负责人王闯等。

据悉,智元机器人构建了领先的机器人"本体+AI"全栈技术,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落地。

自成立来,智元机器人于2024年8月发布远征A2及灵犀X1,同年9月自建3000平+数采工厂,2025年1月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量产下线,并于同年3月发布启元大模型及灵犀X2。

截至目前,智元机器人已有远征A2系列、灵犀X2系列、精灵G1、OmniHand灵巧手系列、四足机器人D1系列、商清绝尘C5六大核心产品线。

另外,自2024年末以来,智元迅速联合各方资源,同时孵化其他创业公司,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产业生态。

具体来看,智元频频出手,与包括软通动力、富临精工、博众精工等的多家上市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联合从事机器人业务。同时,直接投资数家具身智能产业链上的创业公司,包括了数字华夏、灵初智能、千觉机器人、富兴机电等,涵盖了机器人零部件、具身智能系统、仿生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新团队入主之后,一个问题就在于智元能否跨界管好上纬新材的新材料业务?

针对智元后续的管理接手安排,10月29日的业绩会上,上纬新材总经理汪大卫称,新控股股东充分尊重公司新材料业务现有管理团队的能力和经验,会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突破技术瓶颈和加速产业升级的优势,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管理团队皆来自公司业务相关领域专家。

有分析指出,上纬新材复牌后股价或面临短期波动,若未能及时披露利好,部分资金或获利了结;但长期来看,若协同落地,上纬新材有望从传统新材料企业向"机器人+新材料"科技企业转型,估值逻辑将重构。

另于8月份,上纬新材间接控股股东上纬投控宣布与智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合作。

据协议内容,上纬投控及旗下子公司与智元将携手拓展中国台湾、日韩及东南亚等市场,合作范围涵盖技术研发、制造、生产、市场行销推广、业务销售与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上一篇:锂电池的吹哨者?中信建投电新首席再发朋友圈...
下一篇:深铁集团向万科提供 不超220亿元借款额度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