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存涨价到整机延误:供应链风险正在重塑电子行业!

过去一年,全球 AI 数据中心的扩张速度让人猝不及防,最先被“卷”到的不是 GPU,而是内存。

就在上周五,路透社爆料:三星已从9月开始悄悄上调部分内存价格,涨幅最高达 60%。

涨价的冲击并没有只停留在存储器本身,整个半导体供应链都开始出现连锁反应,从代工厂、IC 设计公司,到主板和终端设备制造商,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01

DRAM、NAND、NOR 全线吃紧

《商业时报》指出,三大主流内存:DRAM、NAND、NOR Flash,同时进入供应紧绷状态。

最紧缺的是 DDR4。由于厂商正加速把成熟产能转向 HBM 和 DDR5,未来两年 DDR4 的缺口只会继续扩大。

WJ Capital Perspective 预计,直到 2026 年都难以完全补上缺口。

NAND 的涨价动力则来自另一端:

CSP(云服务提供商)正在大规模采用 QLC eSSD 替代 HDD 做冷存储。

WJ 的观点是:2025–2026 年NAND的涨幅可能追上甚至超过 DRAM。高容量 QLC、车规级 NAND 和企业级 SSD 将成为最稳固的需求支撑。

同时,AI 服务器的设计也带火了NOR Flash。以 NVIDIA GB200 NVL72 为例,每个机柜的 NOR 成本已经超过600美元,两年内可能涨到900 美元。

02

内存贵到挤压整条供应链

更严重的是出现了所谓的存储器挤出效应:内存太贵、太缺,开始影响其他元器件的生产节奏。

中芯国际联席CEO 赵海军近日直言:

手机厂的软件和硬件都到位了,但只要内存不够,整机就没办法出货。

这意味着,即便逻辑芯片供应稳定,没有内存,终端照样无法生产。

同时,由于手机零售价不太可能大涨,品牌厂正在和供应链谈判:能不能2026 年让其他芯片降价,抵消内存成本上涨?

逻辑 IC、部分代工厂、一些中小 IC 设计公司,可能会在未来半年到一年被迫接受降价,以维持订单和产能利用率。

033

甚至影响到 NVIDIA 的新品节奏

涨价风波也吹到了消费级市场。

TechNews 报道称,原计划明年初发布的NVIDIA RTX 50 Super(Blackwell)系列游戏 GPU,因显存容量大幅增加,可能面临生产和上市延期。

这类Super版本通常在新一代架构发布后12–18 个月推出,如今被内存掣肘,行业的紧绷程度可见一斑。

04

硬件厂商也在“被迫按暂停

《商业时报》进一步指出:

一台入门级 PC、轻薄本、平板、游戏机,如今至少需要 16GB 内存

即便不涨别的,仅内存一项就可能让明年的办公电脑贵近3000新台币(约 96 美元)

更麻烦的是,涨价影响的不只是市场价格:

Hardwareluxx 报道:厂商正在推迟Q3/Q4的内存新品发布,观望2026年的价格变化

中国台湾主板与北桥芯片厂因为成本上升压力,部分已经停止了新主板的研发或量产。

05

写在最后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