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花

距离那场发生在西藏定日县的地震,已过去半年有余。当初在一线忙碌奔波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们,都已回归各自的工作生活轨迹。然而,那场刻骨铭心的经历,却在记忆深处漾开绵长涟漪,无声浸润着后来的日子。

在与这些西部计划志愿者多次交流后,我如实记录了他们参与抗震救灾时的点滴。灾难面前,那份义无反顾的坚毅勇敢,毋庸置疑;而在日常交谈中,不经意流露的恐惧与担忧,也不可避免地真实存在。这看似矛盾的反差,如同冰火交织,在他们年轻的心灵深处刻下复杂而又鲜活的成长印记。也正因此,那份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的挺膺担当,才更显得难能可贵。

随着和他们接触得越深,我越能触摸到一种共同的心迹——他们都在“用心珍惜”这段独特的志愿西部时光。

保文雅的手机相册里,至今还珍藏着两年前抵藏参加西部计划岗前培训时拍下的向日葵的照片,“那对我来说是青春岁月里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我想保存着,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向阳而生”。李民庆休假回老家,特意带上了那件沾满汗渍尘土、曾日夜相伴的志愿者外套。他小心叠好,对家人说“这件衣服,不能洗。就这样留着。每一道刮痕,每一处磨损,都是我和那片土地一起呼吸、一起战斗过的证明”。那件衣服,是他珍视的“勋章”。

西部计划志愿者保文雅手机相册里的向日葵照片(左);西部计划志愿者李民庆参加抗震救灾志愿服务时常穿的志愿者外套(右)

这些经历赠予他们的,远不止一件值得珍藏的“战袍”。它在更深层的地方,悄然重塑着这群年轻人的认知维度和价值选择,也加深着他们与脚下这片土地的羁绊。

西部计划志愿者周涟笛、张云飞、郭丰瑞、李民庆、武小兵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搭建帐篷

西部计划志愿者保文雅陪伴灾区小朋友

“当时为什么会站出来?”“条件如此艰苦,为什么还想留下?”……每当我试图用“为什么”的句式去探究更多背后的缘由时,他们的回答大都很简单:

“当时没想那么多。”

“就是心里有一股劲儿就去做了。”

“觉得这里需要我。”

“该留下。”

...... 

在震区安置点“青青儿童乐园”,西部计划志愿者郭席州、邓素、周涟笛和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普琼次仁、旦增白觉、旦增普赤,陪伴灾区孩子们

直到前不久,我看到服务期满一年的邹恒在朋友圈写道“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花”,顿觉答案明晰起来。

那份挺身而出的勇气,那份迎难而上的担当,绝非偶然迸发。它如同高原上的种子,在日复一日的跋涉与坚守中悄然积淀,在岁月的风霜下潜滋暗长,深植于内心的坚韧力量终有一天会迎来破土绽放的时刻。

而那些质朴的回答,如无声的风,融入他们的每一次选择,也吹拂在每一次前行的路上。

来源:微信公众号“西部志愿汇”(中国青年志愿者媒体中心评论员  盖奕洁

发布于:北京

上一篇:女子的另一半,为什么叫“丈夫”?
下一篇:夫妻之间,最恶心的不是婚外有人,而是这4种“算计”,让人寒心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