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刺客”,是如何收割中产妈妈的?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华见

不知你是否也有同感,孕妇更易发现其他孕妇、健身爱好者更易被同好吸引、奔驰车主更易注意到奔驰车型,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孕妇效应”,又称“视网膜效应”。

商家们利用这一点,盯上了宝妈们的钱包。

近两年间,一线城市的公共空间几乎被同一则广告“刷屏”:“穿泰兰尼斯稳稳鞋,稳稳第一步,高光每一步。”从交通枢纽到商业中心,这句标志性slogan无处不在。

宝妈林悦听了第三十遍,掏出手机搜了搜——一双学步鞋,标价799元。她犹豫了3秒,还是加了购物车。

她女儿刚学走路,小红书上的医生说“3岁前足弓没长好,容易扁平足”,身边宝妈都在晒泰兰尼斯的鞋盒,“贵点总没错,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不是个例。如今的90后父母,正陷入一场“精致育儿焦虑”,而童鞋赛道的泰兰尼斯们,正踩着这份焦虑收割市场。

无处不在的童鞋广告,图源:小红书

PART.01

中产妈妈的焦虑,成了生意的入口

养孩子越来越“卷”了。

奶粉要选有机溯源的,一罐动辄400元;玩具得是进口实木的,怕甲醛伤孩子;早教课从胎教就开始报,双语外教一小时300元;连孩子的脚,都成了“重点保护对象”。

宝妈们会翻遍育儿群、医院公众号,研究“鞋楦适配度”“足弓支撑”“1/3弯折”,仿佛选不对鞋,孩子就会走歪路。各式各样的鞋子,如学步鞋、机能鞋、稳步鞋、跃步鞋,以前闻所未闻新概念鞋,如今她们如数家珍。

这种焦虑,不是凭空来的。

90后父母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己没经历过“精细化养育”,如今当爸妈,总想“补回来”。加上育儿自媒体、专家观点铺天盖地,“0-3岁是足部发育关键期”“学步鞋选错影响步态”这类说法,很容易戳中他们的软肋。

更现实的是,中产家庭的“攀比链”。宝妈群里,有人晒孩子的泰兰尼斯鞋,有人晒FILA KIDS的运动鞋,没人想让自家孩子穿“没牌子”的鞋。“别人都买贵的,我不买,是不是对孩子不上心?”这种想法,成了很多父母的隐形压力。

于是,“贵=好”成了简单直接的判断标准。母婴用品的溢价空间,就这样被焦虑撑大了——而童鞋赛道,成了其中最显眼的“肥肉”。

有些品牌把这份焦虑,做成了大生意。

泰兰尼斯童鞋售价

2024年,童鞋品牌泰兰尼斯卖出了600万双鞋子,营收超3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要知道,传统运动品牌361度深耕儿童业务多年,去年儿童收入才23.4亿元。泰兰尼斯凭什么?

答案藏在它的“稳稳”套路里。

第一步是广告轰炸,让你躲不开。2022年起,泰兰尼斯砸钱跟分众传媒合作,把广告铺进了100多座城市的电梯、50多座机场和高铁站。2022年一年,它的电梯广告总曝光就超93.3亿人次——相当于每个目标宝妈,一年被“轰炸”几十次。

电影院、宝妈群、购物平台首页,也全是它的影子。有宝妈吐槽:“带孩子去看动画电影,开场前全是泰兰尼斯的广告,孩子看完就吵着要‘稳稳鞋’。”

第二步是概念包装,让你觉得“值”。

泰兰尼斯给学步鞋贴了一堆“专业标签”:“基于儿童足底解剖学设计”“鞋底加宽18%防摔”“防滑指数0.5,比成人登山鞋还高”“分6个发育阶段,从0岁用到16岁”。这些听起来很科学的术语,让宝妈们觉得买的不是鞋,是“孩子的足部成长解决方案”。

它还把门店开进了北京SKP、香港海港城,跟Gucci、Prada做邻居。走进这样的商场,宝妈们对价格的敏感度会降低——“能跟奢侈品放一起,贵点很正常”。

泰兰尼斯香港首店 图源:小红书

可实际价格有多“刺客”?泰兰尼斯的“稳稳鞋”系列,售价500-1500元,热销款集中在600-800元。对比一下,FILAKIDS的童鞋最高价才1300元,热销款多在300-500元;耐克儿童鞋的主流价格,也在300-600元。

更让人费解的是“稳跑鞋”。针对4-16岁孩子,标价1499元,比成人的萨洛蒙户外鞋还贵。要知道,孩子的脚长得快,一双鞋最多穿一年,1499元相当于“每月花120元租鞋”。

PART.02

高价学步鞋,可能是智商税

“穿了泰兰尼斯,孩子还是摔跤。”

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宝妈晒出“避雷帖”。有人说孩子穿它的鞋在瓷砖上打滑,摔得膝盖青了;有人发现鞋穿了一个月就开胶;还有人吐槽“鞋里有臭味,洗了也散不掉”。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泰兰尼斯的投诉已超500条。

更关键的是,专家们不认可它的“功能性”。

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桑军直接说:“学步期的孩子,光脚更利于足部发育。足底能直接接触地面,感知力会更强,过度干预反而可能打破平衡。”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儿科主任杨光也提到:“没什么循证医学证据,能证明学步鞋能‘矫正步态’。孩子内八、外八,可能是发育阶段的正常现象,跟穿什么鞋没必然关系。”

也就是说,泰兰尼斯主打的“防摔”“矫正”,更像营销话术。

事实上,这也不是泰兰尼斯一家的问题,放眼整个儿童学步鞋赛道,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根据质量抽检数据,可以印证这一点。

2021年1月到2024年5月,全国抽检的71批次“机能鞋”(学步鞋多归为此类)中,25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不足65%——比普通童鞋70.8%的合格率还低。

有宝妈算过一笔账:孩子一年至少要4双鞋,按泰兰尼斯均价600元算,一年就是2400元。如果两个孩子,支出直奔5000元。“这钱花得值吗?”她后来换了300元的国产品牌,“孩子穿得也挺好,没见得不稳”。

PART.03

高端品牌翻车启示

泰兰尼斯的套路,让人想起当年的钟薛高。

都是在低价赛道里“另辟蹊径”,靠高价打响名气;都是靠营销轰炸占领心智,钟薛高靠小红书、直播间,泰兰尼斯靠电梯、机场;也都是红得快,争议来得更快——钟薛高被质疑“天价雪糕成本低”,泰兰尼斯被吐槽“高价鞋质量差”。

还有百果园、西贝,前者因“坏果当好果卖”翻车,后者因“涨价”“营销过度”遭抵制。这些品牌的共同点是:把“高端”当成了“收割权”,却忘了“高价要配高价值”。

消费者其实不反感高价。苹果手机、LV包、Gucci鞋,价格也高,但有人愿意买——因为苹果的系统流畅,LV的工艺能传代,Gucci的设计有辨识度,这些都是“高价值”的支撑。

但中产父母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们愿意为孩子花高价,是相信“贵有贵的道理”,不是为“广告费用”“品牌溢价”买单。当他们发现,1499元的童鞋,防滑不如300元的普通鞋,穿一个月就开胶,自然会用脚投票。

第三方机构原创力文档《2025年及未来5年儿童运动鞋报告》指出,2025年该市场规模预计破980亿元,300元以上中高端产品占比将从2024年52%降至48%,100-200元价位段占比升至35%。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2025年5月监测数据印证此趋势:童鞋零售均价同比下降,300元以上品牌市场占有率降2.49个百分点,300元以下(尤其100-200元区间)升3.68个百分点。

这说明,理性消费的趋势,已经蔓延到母婴赛道。

与泰兰尼斯同样处境的品牌应该明白——中产妈妈的焦虑,能帮你打开市场,但不能帮你留住市场。

想长久做下去,不如把花在电梯广告上的钱,多花在鞋底防滑、鞋面材质上,把“分6个发育阶段”的概念,落实到“让孩子穿得舒服”上,因为孩子的脚不会说谎。

在信息高度透明化的今天,一双鞋稳不稳、舒不舒服,孩子走两步就知道——这比任何广告、任何概念,都更有说服力。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发布于:广东

上一篇:“娃小宗”:会不会胎死腹中?
下一篇:抖音表情包热传,用户互动换称呼引关注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